学校首页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

     

     

     

    学院

    (公章)

    学位点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学位点代码:0501

     

     

     

     

    20240216日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提示:应对近三年的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注意问题整改的时效性。)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特色。学位点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八个二级学科方向。学位点在2022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C-位次,2019年被列为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同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列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中文国际教育获批专业硕士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列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

    2023年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一)招生选拔与在读

    本学位点研究生招生选拔采用普通招考方式进行,考生需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和英语水平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最后综合成绩达标,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才被录取为本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保障招生规模,本学位点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加大招生宣传,除在学校门户网站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外,还组织老师到省内外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同时,设立新生奖学金,并采取吸引优秀生源措施包括构建完善的奖助贷勤补资助体系、实行学术论文奖励制度与参加学术活动资助制度等。2023年完成中国语言文学学硕、中文国际教育专硕研究生招生任务,两个一级学科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共192人,共招生54人。现有国内在校生111人,留学生11人,共计121人在读。

    (二)毕业与就业

    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32名毕业生均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国内毕业生30人,国外研究生2人。就业率92.38%。其中2人在高等学校任教,10人从事中学基础教育,5人在公司就业,5人在事业单位工作,3人考上公务员,3人考上博士,2人自谋职业。就业去向18人在西部地区工作,占64.28%。

    (三)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学科点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学位8人。导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 人;有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校级教学骨干2人。有省管专家1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1人。有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2人,中国傩戏学会常务理事1人,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会长、副会长各1人,贵州省语言学会副会长2人,贵州省文联副主席1人,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1人。

    每个研究方向都有学术带头人和至少两名正高职称的导师领衔,各大学科方向的导师在学缘、年龄、职称等方面皆形成了合理的梯队建设。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如下:1)吴电雷,文艺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学位点负责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省管专家,贵州省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2)胡晓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学术骨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贵州民族大学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级优秀硕士生导师。3)龙海燕,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省级优秀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4)王力,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5)杨锋兵,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评审专家。6杨红,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学科带头人,贵阳广播电视台特聘评论员,贵州民族大学学术带头人,系部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7肖唐金,跨文化交际方向学科带头人,外国语学院院长。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学位点设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书记1名,由主管学院科研工作的老师任支部书记。目前支部有积极分子23人,发展党员3人。

    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3年研究生党支部结合《文学院党委“一院一品”工作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个支部一亮点,一名党员一旗帜”。除了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理论学习外,还充分利用《党课开讲啦》系列视频、《榜样》《学习强国》以及学院研究生论坛等相关教育资源,组织研究生党员开展思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党章政策宣讲,特别是利用暑期“三下乡”实践和调研平台开展的下乡宣讲活动;也积极组织党员同志带头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锤炼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我们还注重吸收品学兼优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3.校园文化建设

    本学位点主要通过开展学术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学位点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的积极性,组织中国语言文学不同研究方向、中文国际教育的研究生聚在一起,交流科研,探讨学术,加强了不同方向的碰撞、交流和传播,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其次,通过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校“星火前行故事汇”讲好长征故事微视频征集、学生社团改革建设,为研究生交往和交流搭建了桥梁;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暑期“扬帆计划”、“三下乡”社会实习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研究生深入了解认知社会、参与生产实践、增长知识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保障学生各项权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院、校两级管理部门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评优评奖积分实施细则》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招生、评优、评奖以及培养管理等各环节公平、公正、公开。

    执行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机构,研究生院设立研究生管理科、培养科与招生就业科;学院设立研究生培养科,配备专职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包含课程思政、核心课程、学术规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案例库建设与获奖情况。留学生教学情况。研究生教材建设情况。疫情期间的教学与质量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课程思政:结合学科专业方向、学生来源与构成特点,把民族关系“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贯穿育人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藏语言概论”课程,改变以往过多强调汉藏语言内部的差异性,到强调汉藏语言内部的一致性,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文字学概论”课程,挖掘出“汉字记录民族语”课程内容,把民族语言文字有机的纳入到汉字文化的大一统之中。文艺学专业的“民族戏剧专题研究”课程,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戏剧对民族民间戏剧的影响。现当代文学专业“民族文学专题研究”课程,挖掘民族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强调多民族文学对祖国文学的贡献等,都产生了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核心课程: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学位点根据《贵州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本学位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位点核心课程由专业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和部分由研究方向确定的专业选修课程构成,每门课程均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内容。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在任课教师选用方面严格要求,所有核心课程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开课,并优先考虑师德良好、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授课。

    学术规范课程:根据学校制定的《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实施办法》制度,并分“文学类”和“语言类”开设《学术示范与学术论文写作(文学类)》作为学位点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将学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留学生教学情况:20233月-6月,学位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2名留学生开设3门专业课;20239月-12月,学位点为留学生开设11门课程,包括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2名留学研究生开设4门专业课,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2名留学生研究生开设4门专业课。全部课程均由任课教师现场教学。

    研究生教材建设情况:学位点坚持选用国内成熟的教材,特别是马工程教材。同时,对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工作精心谋划、细致布局,2023年出版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3部,作为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院校两级加强教学督导,做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发挥学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重视学科点的自我评估,定期发布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学院对学生培养质量、教师导师教学指导、学科建设质量严格把控。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凝练学术思想,完善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聚焦前沿。开展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和调查评估,全面、及时地了解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预警和调整。

    2.导师选拔培训

    导师选聘:导师队伍的选聘严格按照学校制定得到《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试行条例》关于硕士生指导教师申报条件的要求执行。主要从教师年龄、职称条件、科研成果、课题经费以及专业素质方面进行考察。导师资格执行动态管理,取得导师资格,但三年聘期内未指导研究生、没有课题项目和经费的导师必须重新申请导师资格。2023年新增5名老师为硕士生导师,分别充实到文艺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两个研究方向。

    导师队伍培训与考核:注重新晋导师的能力提升和角色适应的指导,通过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从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学术等方面加以指导。导师考核严格按照《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执行,对导师的师德师风、指导学生、科研情况、学术成果、学术不端等情况进行考核,对学术不端行为执行一票否决。2023年学位点没有出现上述情况。

    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认真落实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做好指导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学位点每年年底进行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在定期开展的教师师德师风、教学等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各层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均较高,未收到任何投诉或举报。

    4.学术训练情况

    学科点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5个学分的学术实践。经费从学科建设经费、导师项目经费与研究生培养经费提供提供支持,确保生均年学术活动经费不低于1000元,并对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及比赛获奖给予奖励。

    坚持“科教融合、教研相长”,鼓励导师积极探索教学和科研相互融通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研相长”,导师把学术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导师学术研究工作,在学术实践中得以快速成长;注重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活动从灌输型向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讨论型转化。

    2023年研究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以及学院组织的“西南少数民族戏剧传统题材剧本整理”“贵州民族地区语言调查报告”等系列丛书的资料整理和编校出版工作。

    5.学术交流情况

    2023年,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6次,学术前沿讲座开办到第34期。下半年学生随导师参与国内学术会议39人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4人次。

    6.研究生奖助情况

    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文学院研究生实施“三助一辅”和奖助工作。文学院现在有在读国内研究生111人,其中有32名学生分别担任了助教、助研、助管的工作。文学院的奖助工作:文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生管理规定》和《贵州民族大学学术管理规定》,在2023年研究生中,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8人获得校级学业奖学金,春季83人获得国助学金,秋季89人获得国家助学金。全年度总金额达到784000元,学生覆盖率广,奖学金比例达35.9%,助学金比例春季达95.2%、秋季达100%。文学院评选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评选,对学生的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包含招生选拔、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导师指导(专硕点还应写明双导师制建设与实施情况)、学术训练、学位论文质量、实践基地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管理服务、就业发展等内容。

    招生选拔:本学位点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招生,2023年完成研究生招生任务,第一志愿报考人数192人,共招生54名。招生过程严格按照研究生院招生要求,出题环节严格保密。在一定数量的出题教师中随机抽取命题教师,进行封闭式命题。笔试过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严格监考纪律,对每一位考生负责。阅卷过程采取双评制,每位考生的试卷都经过两位专业教师进行评阅,如有争议,提交专家组进行复评。面试环节,除考查专业知识之外,还专门考查考生的外语水平、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该专业学位授权点认真落实全面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目前,师资队伍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师德高尚师风良好,如吴电雷、董振邦教授等人次获校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思想稳定,扎根民族地区志愿奉献民族高等教育。

    本学位点着力打造“一个支部一亮点,一名党员一旗帜”。除了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理论学习外,还充分利用《党课开讲啦》系列视频、《榜样》、《学习强国》以及学院研究生论坛等相关教育资源,组织研究生党员开展思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党章政策宣讲,特别是利用暑期“三下乡”实践和调研平台开展的下乡宣讲活动;也积极组织党员同志带头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锤炼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我们还注重吸收品学兼优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课程教学:开设的学位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胡晓东、刘晓静、林松、吴秀菊)、文化语言学(张运卉、王亚丽、罗兴贵)、汉藏语言概论(龙耀宏、胡晓东、龙海燕)、文化与文学研究(周凌玉、田级会、刘丽丽)、多民族文学历史与现状(杨红、吴电雷、刘丽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王力、扶平凡、梅玉玲)、中国学术思想史(杨锋兵、张乡里)、古代文学与文献专题(王力、郭国庆、王亚丽、张乡里)、文献学研究(王力、朱国祥、牟昆昊)、语言调查与国际音标(龙海燕、龙耀宏、胡晓东)、音韵学(龙海燕、朱国祥、刘晓静)。

    根据学校制定的《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实施办法》制度,并分“文学类”和“语言类”开设《学术示范与学术论文写作(文学类)》作为学位点一级学科必修课程。

    导师指导:导师队伍的选聘严格按照学校制定《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试行条例》关于硕士生指导教师申报条件的要求执行。主要从教师年龄、职称条件、科研成果、课题经费以及专业素质方面进行考察。导师资格执行动态管理,取得导师资格,202312月,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对学科点的导师开展资格审核工作,导师通过填报履职信息,提交相关科研证明材料,学校学术委员会从思想政治表现、近三年科研、研究生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指导教师进行全面审核。学校和学院为教师提供便利条件进行学术交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注重新晋导师的能力提升和角色适应的指导,对青年任课教师实行“青蓝工程”,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通过听课、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辅导,以提高青年导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学术训练:针对学生的学术训练,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提高实践能力,三是提高写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学位课程都安排至少三位教师授课,竞争上岗。教学过程既有学校的教学督导,也有学院的教学督导进行监控。学生入学不久,要求导师和学生共同商议,提交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列出专业书目,并要求导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导师必须主持厅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否则不安排其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申报校级、厅级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它们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资助每位研究生1000元,用于参加学术交流。同时,导师也会从课题经费中资助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文学院每周都举行学术例会,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

    本年度学位点共召开4次学术例会,共有教师112人次、研究生363人次参加,共研讨学术主题28个;召开一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共有12位导师89名研究生参加,提交论文64篇。学位点还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校级课题,2023年发表一般省级以上公开期刊论文8篇。

    学位论文质量:为了提毕业论文质量,本学科所有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重复率检测,必须经过校外同行专家评议。近年来,开始利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和学位论文送审平台,由相关部门抽取论文,并由研究生院将抽取的论文送交该平台进行评价。

    本学科点2023年参加外送评审总人数为32,共64本论文,其中16本获优秀等级,占25%;26篇获良好等级,占40.6%;13篇获中等等级,占20.3%;6篇获及格等级,占12.5%。最终,32人全部获得答辩资格,并全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其中3人获优秀硕士论文。

    质量管理:改革硕士学位创新成果要求、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本学位授权点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作为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全面梳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环节,充分利用硕士生资格考试、个人培养计划、学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等培养环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培养与论文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全面、及时地了解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预警和调整。

    同时,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凝练学术思想,完善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聚焦前沿,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对青年任课教师实行“青蓝工程”,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通过听课、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辅导,以提高青年导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发挥学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重视学科点的自我评估,定期发布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学风建设:学科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把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写进学生手册,并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宣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此外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都强调学术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学校《贵州民族大学学术规范条例》《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导师是学生道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特别是对学术不端行为负责。注重学术规范的过程教育与管理,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位论文检测不合规范、不通过的坚决整改,直到符合规范才送出盲评。本学科还没有发生学生因为学术论文造假等不端行为被处罚的情况。

    管理服务:文学院设有研究生办公室,学位点指定有专门负责人,配合学校研究生院处理日常事务,辅助和管理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培养过程,整个的管理过程完全按照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行。

    学位授予点研究生课程教学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管理规定进行。建立了“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研究生维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等。

    2.教师队伍建设

    1)着力提升教师素质。5人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柔性聘请兼职教师。聘请了1所大学1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打造教学团队,例如汉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团队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为己任,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工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团队充分发挥少双语优势,主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传承工作。 (4))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准入标准”,严格遴选聘任制度。

    3.科学研究

    学位点制有科研规划与年度科研计划,有科研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科研热情。学位点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1)扎根地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传统学科都以西南地区的古代地域文化、民族民间戏剧、民间文学、地域文学为研究对象,特别在地方古典文献整理、当代多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学科的区域特色明显;(2)突出冷门绝学。学科长期关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特别是在汉字记录民族语文献的搜集整理,彝文文献、水书文献的整理方面处于全国前列;(3)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需求。一是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二是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三是参与国家语言保护工程,四是承担社会公共服务。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科建设以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民汉双语教学与研究基地、贵州区域文化与地方文学研究基地、贵州省苗学研究中心、侗族文化研究院等平台为支撑,围绕民族文学、民族民间戏剧、地域文化、民族古籍整理、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建设为研究对象。学科按照不同方向组建“贵州区域文化与地方文学”“贵州民族民间文艺学”“贵州民族语言与古籍文献整理”等创新研究团队,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为己任,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工作。

    5.国际合作交流

    本学位授权点培养的外籍留学生人数达44人,32人顺利毕业。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体现在这几方面:

    1)本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发展不够均衡,亟待提高整体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引进高水平的双高人才、建设人才团队存在困难。高水平教师授课还有欠缺,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的提升不够。

    2)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立项课题少,公开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稀,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学术训练不充足,研究生学术视野不开阔。

    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根据《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本学位点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查重检测系统查重、外审到正式答辩等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严防学术不端行为。预答辩、正式答辩环节均采取导师回避与无记名投票表决原则,所有论文全部执行外审双盲制度,经匿名处理后由校研究生院直接送外省64名同行专家审阅或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送64名同行专家评阅。本学科点,2023年参加外送评审总人数为32人64本论文,全部一次性通过。

    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严控重复率,查重率不超过20%,指导教师直接通知学生,延迟答辩。本学科点没有实行分流淘汰机制。同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把关,细化了对隐名评审意见的处理办法,加强对论文分项意见的审核力度,加大论文复议、复审比例,提高师生对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视度,强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性。另外也提高、细化了硕士学位审议材料与论文答辩要求。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1. 本学位授权点将坚持“保持优势,学科均衡,重点突破,整体跨越”的学科建设理念,遵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不断完善学科布局体系。同时,加大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一流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更为合理的适应未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方案与模式,满足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需要。

    2.针对研究生课题立项偏少的问题。文学院提供各种课题申报信息,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指导研究生捕捉学科学术研究增长点,鼓励学生做好课题论证并积极申报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3.针对发表科研成果偏少的问题。文学院在培学生研究问题素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在参阅高级别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基础上不断打磨深化研究成果,以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4.针对研究生研究意识不强,学术训练不充足,学术视野不开阔的问题。文学院、导师及导师组要多多提供从事学术研究的机会,要及时提供学术交流信息,支持导师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生参加会议必须提交学术论文,并在会上积极发言、交流,以拓展研究思路,拓宽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