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代刚,男,贵州纳雍人,本科、硕士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现考上江西师范大学,攻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在校期间,曾任《学生在线》采编,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术会议二等奖等荣誉。
个人感言: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成长向阳。
代刚,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代刚勤勤恳恳学习、踏踏实实工作,总以高标准严要求“硬钢”自己。
七年磨一剑,最终考取江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在问及考博缘由时,代刚感慨地说:“这得感谢我的导师杨锋兵教授”。本科时杨老师就教过他古代文学,也正是因为杨老师,他喜欢上古代文学,并将其作为继续学习的方向。
读研时第一次见导师,杨老师就告诉他要继续读博,去更高更远的地方看看。
他对文学本就有近乎执着的热爱,高考填志愿,心里对文学便是满满的向往和憧憬。他喜欢写作,大一在学工部负责《学生在线》采编;大二兼任班刊《文撷》的主编。他坚持努力学写古体诗,慢慢在《河南科技报》等刊物上发表了诗歌作品。
学完本科专业课程,他更加坚定了要在文学研究之路长久走下去的决心。
他说“考研考博没有捷径,但须有钢刀般的决心、钢铁般的意志,并甘愿历经烈火般的淬炼”。
大学七年,他始终认为,想干成任何事情,必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具备相应知识与能力,才能为成功增添助力。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严格克己。每当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代刚在万物朦朦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每到考试前,他总是早早等在寝室门前,等宿管才开门,他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图书馆,然后找个偏僻角落安静学习。
他说,“我深知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心里攒着一股劲”。
这股劲一攒就是七年,激励他赶超时间,超越自己,日子就这么沉淀在翻过的每页书里。
读硕时,他积极跟随导师做科研。他说,“杨老师非常严格,要求我每周二找他汇报,大到论文谋篇布局,小到标点字词的删改,都一丝不苟。”在这样严格紧凑的学术训练下,他终于找到了研究方向和路径,有了继续深造的自信。他参加了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贵州省第七届“汲古黔谭”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研实践。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了《<明僧弘秀集>编刻流传脞论》、《北宋时期杜甫形象的嬗变》等论文。
我问他:“学习任务如此艰巨、课程内容如此繁杂,在学习之余通常会通过什么方式来减压、调整自己?”
代刚说:“我的解压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执行起来有难度的目标细化;二是长跑。一个健身,一个醒脑。”
细化目标不仅能够削弱学习难度,在后期复盘时,还能很快从问题中找出原因,迅速修正。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学习的资本。跑步可以增强体魄,提供能量,获得清醒的精神状态以迎接更艰难的学习,他曾从学校跑到黔灵公园……他就是靠这些培养了耐力、专注力和自制力。
代刚其实是个很“静”的男生。就如汹涌的波涛只能冲刷表面的泥沙,而潺潺柔水却能在无声中滋润万物,浸润人心,他说,他喜欢漫长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坚守,自律克己也是,长跑亦是。他说:“短期奋斗,结果看似绮丽,往往掠影浮光却转瞬即逝;而经年累月的坚持,终会带来深入灵魂的蜕变与惊喜。”
代刚说,他不算天资聪颖,从懵懂走进古代文学到考博,主要靠的就是不断沉淀,就是“静”。代刚的气质沉淀在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里,沉淀在那些风急雨骤、孤夜寂寥而为梦狂奔的日子里,在那些匆匆瞥过的晚霞和朝阳里。他说,在孤单爬坡仰望驻足时,总觉余味苦涩,但他始终相信,万物皆有回甘。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需扬鞭自奋蹄!”
杨锋兵老师的这句话,被他工工整整地誊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
每当想要‘躺平’,这番话都会将他叫醒。
代刚也总会记得父母的叮嘱:“人生很长,花三年圆一个梦,成为更厉害的人,这很值!”
四年,三年,又一个三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从本到硕,由硕至博,那个百炼成钢的少年仍在努力。
文/杨学玲
一审/赵晋
二审/马赛
三审/刘笑玲
杨锋兵老师评语:
代刚同学认真踏实,上课之外,图书馆就是他的活动场所,风雨无阻。他学习有规划,按计划坚持长期阅读本学科方向学术经典,知识网状图及时绘制。在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优秀成绩。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我感到欣慰。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须扬鞭自奋蹄,希望代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