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吴梦玲,女,2001年9月生,贵州凯里人,中共预备党员,2023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二等奖学金、校三好、优秀干部等荣誉。
个人感言: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坚守初心 奋力前行
吴梦玲,一个“小太阳”似的佛系爱笑女孩。
与吴梦玲的初次会面,我真切感受到如何以温暖来诠释一个女孩,恰如春风拂面自带芬芳,开怀大笑是她冲破难关的有效良方。她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她又说越努力越幸运。
对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吴梦玲怀着热忱与探寻之心。吴梦玲是苗族人,家乡有那么几个人还能讲苗语。时代瞬息万变,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说民族语言的人渐渐少了。吴梦玲家中老一辈人还能说苗语,年轻人已经不能清晰使用,甚至完全忘了。吴梦玲深刻认识到语言传承的重要性,她毅然决定要为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扬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秉持着这个信念,吴梦玲坚定地走进了贵州民族大学,怀揣着梦想开始研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大一,吴梦玲果断加入了苗学会青年研究小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齐心合力钻研苗学。苗学小组公众号活动推文撰写是吴梦玲的主要工作之一,起初的撰写工作对于她来说是不易的,一篇推文往往修改不下三次,甚至于最后交上去也会被打回来。越是不易越是激起了吴梦玲的好胜心,她不厌其烦地重复修改并且积极地向学姐“取经”,直至能够熟练地写出推文。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还积极组织了很多组内活动,2020年下半年,吴梦玲作为管理者带领苗学小组开展了“庆苗年”活动,2021年上半年独自组织“苗族四月八”和苗歌苗舞教学活动,系列活动获得圆满完成。2021年,苗学小组获得年度优秀十佳社团荣誉称号。
大三时,听同学说关于考公考研的打算,吴梦玲第一次陷入迷茫。在难以抉择时,恰好遇到学业导师布置了翻译苗族民间故事的任务。第一篇苗文翻译并不顺利,由于对苗文与国际音标的不熟练,往往需要不断查阅字典。这一次翻译经历,让她意识到了专业基础还有诸多不足,之后她更加潜心于专业课。当又一次翻译机会来临,除个别极难词需要查阅字典外,大部分词都吴梦玲能自主流畅地翻译出来,并且保证极高正确率。最终这两篇苗文翻译依次被发表于贵州民族语文专刊。这两次翻译经历,使吴梦玲对于民族语言研究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也让她进一步明白了内心的想法,坚定了她对本专业的热爱以及继续深造的迫切愿望。
吴梦玲向来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吴梦玲就已经开始付诸于行动了,并且是百分百的投入。吴梦玲起得很早,往往六点过就已经到图书馆了,这时并没有到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她便在门口背单词、看专业课。背单词对于吴梦玲来说是一大难点,前期通过英语单词书进行记忆发现总记不牢并且在文章中遇到变形后识别不出,她便开始从真题中背单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吴梦玲也报了线上考研英语课,从中学到了很多惯用的解题模式和作文模板,在不断刷题中确立了自信。对于专业课,吴梦玲首选的是进行思维导图整理。有了大致了解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对知识点进行背诵、补充和串联。对于政治学习则采取零散化卡片式记忆,她将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记忆,既方便也有效。
在图书馆一泡一整天成了吴梦玲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吴梦玲听到楼下有女生的哭声,她果断放下书跑去安慰。通过聊天得知她是工作一年辞职备考的,因是跨考,很多知识点都晦涩难懂,背了下句忘上句,最终导致情绪崩溃。吴梦玲与她坦诚地交流、互相倾吐压力,即使一个下午什么书也没看,心境却大为改变,激起了更为高涨的学习热情。之后的日子里,她们成为了考友,彼此相互帮忙和督促。她们的友情也日益深厚,每天早上她都会给吴梦玲带亲手做的早餐。她们在考研中相互救赎,成为彼此的光,这一段友情也成为了吴梦玲考研期间最美好的回忆。
谈及艰难的考研岁月,吴梦玲眼中蕴含着的光芒,隐隐似要绽放。
她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切体会在黑夜里藉着一点希望,努力寻找光明的艰难!”困了,她会适当调节,听一段轻音乐、闲聊八卦热梗;累了,她会停下脚步,让心情慢慢释怀……光阴不负赶路人,最终吴梦玲以351分的成绩考上本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文/金州
一审/赵晋
二审/马赛
三审/刘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