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如副教授
2024-04-12 11:04   审核人:   (阅读:)

基本情况

李一如,苗族,贵州省台江县人,201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理论语言学、民族文化等。

开设课程

本科生:大学语文、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民族语言理论、社会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贵州民族文化概论(苗族文化研究,侗族文化研究)、苗族历史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较等。

研究生:语文教学改革研究、语文测试研究、民族语言文化专题、民族语言理论专题、语音学专题、田野语音学、训诂学专题、语法学专题、民族语言语法研究等。

科研成果

1)独著

(1) 《<苗族古歌>词汇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1万字),2016年。

(2) 《雅江呷拉荣戈话音系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万字),2009年。

(3)《苗语的量名结构研究》(25万字)(待出)

2)编著

(1)副主编:《苗学工作理论与方法》,中央文献出版社;

(2)常务副主编:《苗族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

(3)副主编:《苗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央言实出版社;

(4)撰写:《中华传统文化书系·上古的记忆(苗族卷)》(苗族文学部分)上海文艺出版社。

(5)副主编:《石门坎文化现象与苗族教育发展》,中国言实出版社;

(6)参编:《苗族文化发展-凯里共识》,中国言实出版社;

(7)执行主编:《苗学论丛(一)》,知识产权出版社。

3)学术论文

(1)《藏彝走廊语言文化解读》,《东京文学》2008年第11期。

(2)《民族自觉与乡村建设》,《文化多样性与乡村建设》,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

(3)《苗族的语言自觉》,《苗学研究》(五)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

(4)《黔东苗语判断句类型初探》,《苗侗文坛》,2009年9月,第50期。

(5)《苗语教学现状研究》,《苗学研究》(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

(6)《汉语语境下的非汉民族文学》,《贵州艺术研究文集(2011)》,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7)《苗族文化产业刍论》,《苗族文化发展-凯里共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

(8)《苗学主体性呈现》,《超越与理想——纪念梁聚五研讨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9)《苗族契约苗汉语互借机制研究》,《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0)《符号:苗族和谐社会组构的链纽》,《凯里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1)《历史叙事的口传范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SSCI)

(12)《主体性呈现的人类学个案评析》,《河西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3)《苗族古歌语言研究检讨》,《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3期;

(14)《蚩尤研究的历史反思与现实意义》,《蚩尤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论文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5年8月;

(15)《类型学视野下的黔东苗语量名结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5期;(SSCI)

(16)《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又《语言资源与国家战略》,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7)《黔东苗语tiu33的语法分析》,《语言研究》,2016年第3期;(SSCI)

(18)《黔东苗语的连动结构》,《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5期;

(19)新形势下的苗语文发展之路,贵州民族报,2017年1月5日第5版。

(20)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以苗族史诗《亚鲁王》为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21)黔东苗语概数助词no44探析,《现代语文》,2018年第5期。

(22)苗族契约地名翻译探讨,载王宗勋 主编《文书•生态•文化—第四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20年。

(23)黔东苗语的比较结构,《民族语文》,2021年第2期。(SSCI)

(24)黔东苗语的致使结构,《中国民族语言学报》,2021年第3辑。商务印书馆。

(25)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改革实践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

科研项目

1.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9BYY193);

2)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7)(子项目);

3)贵州省社科文化单列(重大)项目:《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7GZMH04)(子项目);

4)贵州省社科一般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黔东苗语量名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7GZYB46);

5) 贵州省社科重点项目:《苗瑶语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20GZZD40);

6)贵州省教科重点项目:《民汉双语互协促进教学深入学研究》(项目编号:17A007);

7)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苗族契约中的苗语地名研究》(项目编号:2017gh06);

8)贵阳市社科项目:《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9)贵州民族大学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现代苗语动结式的认知研究》;

10)贵州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黔东苗语量指结构的认知研究》;

11)贵州民族大学继续教育改革课题:《继续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于普通高等教育及互协对策研究》;

12)安顺市基础教育专项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安顺市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ZXKT003)。

2.参与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096)》;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37)》。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外苗族英法语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AZD071》。

4)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苗瑶语核心词及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5XMZ019)。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苗学通史(项目编号:15ZDB113)》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形态句法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8ZDA298)》

获奖情况

1.2017-18学年度,贵州民族大学优秀班主任。

2.2016-17学年度,贵州民族大学优秀班主任。

3.2015年11月,湖南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论坛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4.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15学术年会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5.2014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14学术年会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6.2013年10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3学术年会获优秀论文奖。

7.2006年-2009年,四川大学国家奖学金。

8.2005年9月,贵州省第五届中小学外语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学术交流

[1]2009年8月8日-16日,世界人类学联合学术大会,云南昆明,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的语言自觉》;

[2]2010年10月16-19日,亚鲁王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贵州紫云,提交并宣读论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协》

[3]2011年12月10-11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契约苗汉语互借机制研究》

[4] 2012年9月21-2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甘肃兰州昆明,西北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连名制的认同功能》

[5]2012年11月25-27日,《梁聚五文集》暨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讨会,贵州雷山,提交并宣读论文《苗学主体性呈现—以梁聚五为例》

[6]2013年10月25-27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符号:苗族和谐社会组构的链钮》

[7]2013年12月3-6日,苗族史诗《亚鲁王》学术研讨会,贵州贵阳,贵州省文化厅,提交并宣读论文《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8]2014年7月14-17日,第四届全国高校民族语文教学暨学术研讨会,贵州贵阳,贵州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出路与思考》

[9]2014年9月17-19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苗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贵州贵阳,贵州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古歌语言研究检讨》

[10]2014年10月13-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4年年会,辽宁大连,大连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服饰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前沿探瞻》

[11]2014年10月17-19日,第47届国际汉藏语暨语言学会议,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类型学视野下的黔东苗语量名结构》

[12]2015年10月15-18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苗学与文化自觉”研讨会,云南文山,文山学院,提交并宣读论文《语言:民族主体自觉的根园》;

[13]2015年10月23-26日,首届民族语文描写与比较学术研讨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概数助词no44形义分析》;

[14]2016年10月14-16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2次全国学术讨论会,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瑶语的领属结构》;

[15]2016年12月2-4日,北京市语言学会2016年学术前沿论坛暨第12次学术年会,北京,北京语言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瑶语的领属结构》;

[16]2017年9月27-30日,第十三届国际双语学学术研讨会,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民汉双语互协促进教学的深入研究》;

[17]2017年10月11-14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安徽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致使结构》;

[18]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广西汉语方言土语描写研究学术研讨会,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形修名语序》;

[19]2017年11月17-20日,第四届锦屏文书国际学术研讨会,贵州锦屏,锦屏县政府/凯里学院,提交并宣读论文《苗族契约地名翻译探讨》;

[20]2017年11月26-28日,第5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北京香山,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否定词》;

[21]2018年7月13-15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广西百色,百色学院,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腭化音-j-的分布与成因分析》;

[22]2018年10月19-21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3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量词与名词结合的语义制约和映射机制》;

[23]2018年10月26-29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qhaŋ35的语法演变及类型研究》;

[24]2018年11月16-18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8年年会,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祭忆衍化与亲缘泛构—施洞片区苗族龙舟节的人类学阐释》;

[25]2018年12月28-31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汉藏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量指结构》;

[26]2019年7月12-14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描写语言学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湖南常德,湖南文理学院,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量指结构》;

[27]2019年10月12-13日,《民族语文》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社科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比较结构》;

[28]2019年12月2-3日,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六届):中国人类学七十年:人物、贡献与前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坚固的“围墙”:苗族婚姻圈的人类学阐释》;

[29]2019年12月28-29日,贵州省苗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贵州龙里,提交论文《坚固的“围墙”:苗族婚姻圈的人类学阐释》;

[30]2020年6月21-22日,第五届核心词研讨会暨上古汉语研究研讨会,湖北武汉,湖北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汉语“处”的语义变化及功能演变》;

[31]2020年9月25-27日,中国民族学2020年学术年会,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乡村振兴的整体建构与治理研究》;

[32]2021年8月19-20日,第六届核心词研讨会暨域外汉藏语研究研讨会(线上),江苏镇江,江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苗瑶语的“kə53/24(硬)”》;

[33]2021年9月10-12日,汉藏语类型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暨戴庆厦先生从教65周年庆祝会,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量谓结构》;

[34]2021年9月17-18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汉藏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线上),山东聊城,聊城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现代苗语的动结式 》;

[35]2021年9月24-26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4次全国学术讨论会(线上),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黔东苗语的量谓结构》;

[36]2021年11月6-7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类型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线上),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提交并宣读论文《类型学视野下的苗语重叠结构》;

上一条:朱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导师简介
下一条:吴秀菊教授

快速导航

更多..体关注

更多..习园地

更多..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