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兵 副教授
基本情况
杨锋兵,副教授,博士,陕西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从事禅宗文学及唐宋禅学思想,贵州地方佛教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任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现承担文学院《隋唐宋文学》、《十三经导读》及《禅宗诗歌研究》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广受师生好评,荣获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教学大赛一、二等奖。
开设课程
本科生: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宋文学、大学语文
硕士生:国学典籍导读、禅宗文学研究、学术思想史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黄庭坚集评注》(合著,个人完成21万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三晋出版集团,2010年第二版;
2、《禅学研究径路初探》(独著,22万字),线装书局,2010年3月出版;
3、《黔中禅林——黔灵山佛教文化探索》(合著,本人完成5万字),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11月;
4、《装点观山——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合著,本人完成5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6月;
5、《中华文化概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参编,曹顺庆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6、《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沿河卷》(文献整理,第十一册),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7、《大学语文》,副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年7月。
主要论文:
1、《历经沧桑 静穆依然—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中国宗教》,2009年第1期,核心;
2、《寒山子形象在中美两国之嬗变略疏》,《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核心;
3、《寒山诗的禅悟境界与“垮掉的一代”精神追求之契合》,《长安国际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0月;
4、《寒山子形象在中美两国之嬗变略疏》,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核心;
5、《寒山诗在美国被接受原因探赜》,《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3期,核心;
6、《寇谦之天师道改革探微》,《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部派佛教时期之化地部述论》,《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8、《明清诗歌中的佛教圣地梵净山》,《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9、《清代黔灵山诗文中赤松法师形象略梳》,《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0、《北宋高僧契嵩研究述评》,《中国佛学》,2014年12月,总第36期;
11、《清初黔中高僧赤松师承考》,《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核心;
12、《梵净山佛教记事碑刻文献探析》,《山西档案》,2015年第3期,核心;
13、《黔灵风光好 万象映禅机——清代黔灵山写景诗管窥》,《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2期;
14、《东晋高僧慧持行迹考述》,《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5期,核心;
15、《清代诗歌中的西南佛教名山黔灵山》,《兰台世界》,2016年第6期;
16、《明清贵州僧诗发展及研究脞论》,《贵州佛教传承与区域文化创新》,九江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11月;
17、《清初黔中高僧赤松法师述论》,《中国佛学》,2017年1月,总第40期;
18、《明清黔中文士之佛教因缘及涉佛诗文内涵探赜》,《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核心;
19、《论明清贵州僧诗的特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核心;
20、《<黔诗纪略>所录贵定丘氏父子生平及诗歌謭论》,《阳宝山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1、《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核心;
22、《深层生态学之兴起及其所受佛教思想之影响》,《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6月,总第129期;
23、《论话剧“龙场悟道”的情节设置特点》,《贵州日报·文艺副刊》,2018年9月12日。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XZW039;
2、主持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3GZYB04;
3、主持2012年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项目:《佛教对贵州傩坛、傩戏影响研究》。
3、主持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契嵩诗文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Q187;
4、主持2011年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释道安著作校注集评》,项目编号:2011JDY036;
获奖情况
1、2012年获贵州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2、2014年获聘贵州民族大学第九批科研骨干;
3、2018年荣获贵州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4、2019年荣获贵州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学术交流
1、2008年12月于苏州参加“第二届寒山寺文化论坛”;
2、2009年10月于西安参加“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
3、2010年11月于苏州参加“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际和合学大会”;
4、2011年1月于北京参加“首届释道安学术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5、2011年4月在襄阳市委宣传部“汉江讲坛”中担任“禅思·诗情”及“道安大师在襄阳”的主讲;
6、2013年7月于铜仁参加“2013年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7、2014年7月于铜仁参加“2014年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8、2014年10月于兴义参加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年会;
9、2015年8月于贵阳参加“中华文化史料学年会” 并做主题发言;
10、2015年10月于台北参加“2015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主持人及学术评议人;
11、2016年9月于贵定参加“阳宝山佛教文化论坛”;
12、2016年10月于苏州参加“和合文化与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寒山寺文化论坛”;
13、2016年12月于贵阳参加“贵州佛教传承与区域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
14、2018年7月于铜仁参加“2018年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15、2018年7月于杭州参加“第二届禅宗祖庭文化论坛”;
16、2018年9月于太原参加“慧远文化论坛”;
17、2018年10月于贵阳参加“2018中国·贵阳(修文)第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论坛”。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452796906@qq.com